多功能课桌、带风扇的帽子、全自动切菜机……这些构思巧妙的小发明不仅设计思路新颖,更是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难题。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创造,均出自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学校的小发明家之手。
“我校一直就有科技创新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在温江区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推动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融合,使全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得到了提高。”温江区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有几十个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其中已有近40个孩子的申请获得了授权。
实际上,像温江区实验学校这样把知识产权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非孤例,记者在成都市温江区采访时了解到,在温江区知识产权局和区教育局的共同指导下,这里的中小学通过向学生普及科技和知识产权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还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普及科技教育和知识产权知识,我们把‘知识产权进学校’的活动开展得十分红火。”温江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活动逐步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各中小学校日常课堂教育,实现了知识产权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像温江区实验学校,除了每年4月的“科创月”开展主题活动外,该校还成立了“爱迪生”科技创作发明社团,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科创活动。今年4月,实验学校便邀请了科创发明校外辅导员为全校学生进行科技创作科普讲座。讲座结束后,校外辅导员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与部分学生和家长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展开交流。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有30多个孩子围绕自己的创新成果提交了专利申请。“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教育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但我们希望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孩子都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勇气,都具有发明创造与动手的能力。”
而在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记者了解到,在该校建校4年的时间里,学校的学生已获得近50项市级以上的各类科技创新奖励,其中非镜像镜、指向地砖等2个成果已提交专利申请并获权。该校分管领导赵蓉告诉记者,该校一直把科技活动列入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使科技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为充分发挥“成都市科技活动示范学校”的实力和优势,学校还利用各种资源来建设“小科学家协会”和“机器人运用”等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4年来,在科技辅导员的努力下,学校已创建了32个科考队,有90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或论文在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取得名次。
在采访中,温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陈显文还告诉记者一件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一名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这名同学在2009年提交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凭借这件专利及其他的创新成果,这名同学在去年还在读高二的时候就被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正式录取。
“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活动,目的在于从小培养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觉悟。”在谈到开展“知识产权进学校”活动的目的时,温江区知识产权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孩子们赢在知识产权的起跑线上。”